业内专家对中国新药研发最大的争议并不是沿着Me-too和Me-better的方向前进还是孤注一掷地做First-in-disease或First-in-class,而是把研究热情用错了地方。申报在研项目非常不理性,什么成为热点就一拥而上,重复申报的现象在更高的层面又一次上演了。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让大家的热情高涨起来,对于新药研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政治层面得到广泛认可。人才和资本我们都不缺,关键是你有没有好东西。
国内企业想要在海外认真地找项目,要有挖宝贝的精神才行。
国人看待创新药的态度很纠结,一边看着其轰轰烈烈地研发出来,大鸣大放地上市,一边又眼看着它们窝窝囊囊地在市场上挣扎徘徊。
医学科学联络官擅长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传达复杂的科学和医学信息,是医学事务工作者的一部分。
创新在很多中医药专家眼里更像是一种乡愁,近乡情怯,相见不如怀念。
CRO本身就是创新的一部分,不论是支持客户创新,还是公司的技术创新,最终的目的是新药。
临床试验需要能够提供专业的试验人才,拥有完善的试验执行系统,具备广泛的医院资源,拥有庞大的临床试验数据库的SMO。
审评速度的问题,不仅是人数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涉及到问题解决的时间表,更涉及到问题解决时,决策者面对方式和时间表的决心和勇气。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不能直接用于药品注册,使其陷入各种利弊权衡中。不同声音的复杂交织,让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未来在中国出现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新药就是1和0的关系,失败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园区有足够多的好企业,人才之间才能进行交流,形成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